临床常见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炎、药物性肝炎、自身免疫性肝炎等,此类患者常存在肝细胞受损问题,为了保护肝脏,医生需给予患者保肝药物治疗。而各类保肝药物的功能不同,需针对性治疗,不可一概而论。基于此,本文梳理了“临床常见的5大类护肝药物及其对应治疗的疾病”,以供临床参考。
一、常见5大类保肝药物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目前我国对于保肝药物的定义和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,临床根据《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》,将保肝药物分为5大类,包括抗炎类、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、解毒类、抗氧化类和利胆类,各类别的代表药物及作用见表1。
表1 5大类保肝药物及其作用
二、各类肝炎对应不同的保肝药物
1.病毒性肝炎
临床常以抗病毒治疗联合保肝治疗作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治疗手段。单纯针对本病,可选用解毒类、抗炎类保肝药物,也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用保肝药物,如针对肝功能异常者,可适当选用水飞蓟素、多烯磷脂酰胆碱及维生素E等药物,以起到抗炎、减轻过氧化损伤的作用,促进肝功能恢复。
2.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
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由于肝脏脂肪变性所致,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炎症亚型,通常无需药物治疗,改变生活方式、调整饮食结构即可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的情况。若患者已处于肝纤维化进展期,则需要使用维生素E、甘草酸制剂、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物,减轻脂质过氧化。
3.酒精性肝炎
酒精性肝炎是由于乙醇侵袭肝脏,导致肝细胞过氧化所致。多烯磷脂酰胆碱可稳定肝窦内皮细胞膜和肝细胞膜,降低脂质过氧化,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及其伴随的炎症和纤维化;还原性谷胱甘肽可补充细胞内谷胱甘肽,也具有抗氧化的作用。
4.药物性肝炎
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产生肝毒性诱发的肝损伤,需立即停用非必要的药物,并进行抗炎、预防肝纤维化治疗,常用药物包括还原性谷胱甘肽、甘草酸制剂、多烯磷脂酰胆碱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保肝药物应酌情给予,避免由于保肝药物加重肝损伤,同时在治疗后期,避免过早停用保肝药物,需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,缓慢停药。
5.自身免疫性肝炎
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机体对肝细胞产生自身免疫抗体及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应答所致,可使用甘草酸制剂进行保肝、抗炎。
三、注意事项
《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》指出:目前并无证据显示2种或以上抗炎保肝药物对其有更好的疗效,因此不推荐2种及以上抗炎保肝药物联用。由此可见,保肝药物并非使用种类越多越好,联合使用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,也可能出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,轻则药物相互反应后失去药效,重则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。
综上所述,临床上的保肝药物种类较多,医生需根据所患疾病的发病机制、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,选用合适的保肝药物及合理的剂量,以发挥最大药效,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。
来源:康迅网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