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回浦中学的篮球馆,左右两侧悬挂着两排锦旗,一侧是历年获得的全国前三名,另一侧全是浙江省冠军。这是回浦中学篮球队的勋功章。
刚刚挂上的这面锦旗,分量无疑是重的:时隔6年多他们再次拿下耐高全国总冠军。更让所有人意外的是,这支来自县级市的篮球队,在总决赛战胜了清华附中——这所首都的知名高中曾拿下这项赛事的14个冠军。
(资料图)
这两天,不少人也和我们一样,试图寻找答案:小县城的这支冠军篮球队伍,如何炼成?
一
蒋贤俊是回浦中学篮球绕不开的人。头发有些花白的他,这几天面对来自全国的媒体讲述着回浦篮球的过往。讲到激动时,眼眶还会有点红。“太不容易了。”他说。
1982年,从原杭州大学体育系毕业的蒋贤俊,选择回到母校,他领到的任务是,重建校园男子篮球队。都多人问他,当年为什么回来,每次他都把那种感觉描述得很模糊,“可能是一种责任吧。”
但昨天看着队员们乘坐花车巡游时,蒋贤俊想起了自己小学毕业那一年,他和队友拿到小学篮球全国华东区第三名,回来时鼓号队来迎接,沿着当时的口字型街道绕了一圈。你看,这个小城对篮球的感情一直都在。
回浦中学的篮球虽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拿过浙江省冠军,但毕竟几十年过去了。当蒋贤俊真正到了回浦中学,一切几乎等于从零开始。
没有教练,没有队伍,训练场地只有一块水泥地,城里稍微有点篮球特长的孩子,家长都愿意往台州中学送。
蒋贤俊只能自己跑出去招队员。他几乎跑遍了临海的各个乡镇,市里开运动会,他也去旁边悄悄看着,就连清明节孩子们去烈士陵园扫墓,他也会跟着。“孩子多,能挑出的概率大一些。”他说。
蒋贤俊看起来挺和善,但训练起来却是出了名的严格。1989年,他带着这群到处“挑”来的孩子,拿下了台州市男子篮球第一名。1991年,拿下了浙江省冠军。
终于有机会站在了全国的舞台上。但很快,现实给回浦中学篮球队浇了一盆冷水。1993年第一次参加华东区预赛,他们被打得“稀里哗啦”。“就是稀里哗啦,和广东、江苏、上海都打过比赛,每一场都输得很惨。”说到这场比赛,蒋贤俊至今印象深刻。
回来后,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去北方招队员。但放在面前的难题也不小,回浦在全国的名声并不大,临海也只是个小县城,拿什么吸引家长和学生?山东一名教练愿意帮忙引荐,于是蒋贤俊坐着绿皮火车往山东跑了十几趟,一半的地级市他都去过。到了1999年,他才终于招到第一批外省队员,4个人。
南方球员在赛场上灵巧多变,北方球员则有着体格优势,在这个小县城的高中学校,一场关于篮球的试验开始了。回浦中学男子篮球队新的一页也由此展开。
二
一顶黑色的鸭舌帽,黝黑的脸大部分时间都很严肃。夺冠的那天晚上,他才和孩子们一起,笑得很开心。
罗伦是蒋贤俊花了大功夫,从辽宁请来的。2005年,罗伦正式加盟回浦男篮,这个决定让不少人意外。
作为回浦男篮主教练,罗伦是出了名的“凶”。平时训练的每一个细节,他都按冠军级技术来要求,“我们每天喊的口号就是争夺全国冠军,这是我们唯一的训练目标。”罗伦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。
这次出征前,罗伦把参赛队员和家长叫去家里包饺子,三十多个人挤在一起,那天平时“很凶”的罗教练再也板不起脸。
回浦中学夺冠后,很多人用小县城大梦想来形容,罗伦很认同这个说法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“回浦在小县城,我们没有什么可怕的”成了他的经典语。
不仅有新鲜血液来到回浦,一代代教练也诠释着传承和坚守——60后蒋贤俊、70后李康乐、再到90后的孙新亮、孙庚,他们不仅都毕业于回浦男篮,还是师徒关系。
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康乐高中就是回浦篮球队的队员,大学毕业后他也回到了母校。他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为球队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,哪个孩子爱吃什么,每个孩子的性格怎么样,他都清楚。这两年,给队伍挑选苗子的任务落到了他的肩膀上,就像师傅蒋俊贤一样。每年5月全国赛结束,他就开着车去外地的学校找适合打篮球的学生,每次一出去就能开两三千公里。
篮球从来就是一个集体项目,无论队员,还是教练和学校。他们都秉持着团队篮球的理念,规避“个人英雄主义”,不断放大“团队作战优势”。拿下MVP的淡厚然在采访中说:“我们不是完美的团队,也不是最强的团队,但我们是最团结的团队。”
赛场上,虽这样的团队精神也发挥得淋漓尽致。后卫张浩博在脚踝受伤的情况下,吃了止疼药毅然返回赛场。另一位受伤球员朱柏滔已离场,队员们也将他的球衣带上了领奖台。
赛场下,大家最先想到的也是篮球队,全力做好各种保障工作。比赛结束第二天,校长王卫兴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康乐乘坐高铁先回临海。“孩子们晚上坐飞机回来,我们得先回学校提前做好准备。”王卫兴上周五就到北京,最后的三场球都看了,回浦的孩子们夺冠的那一刻,就像做梦一样。
三
为什么是回浦中学?“这个问题,你可能要在回浦中学呆上好一段时间,才能够真正得到答案。”蒋贤俊笑着告诉我们。
回浦中学的露天篮球场,似乎比大多数校园的球场都要大一些。队员们回来的这天天气正好不错,课间和午休时间,不少同学在球场上打球,还有不少同学追着冠军们要签名要合照。
“他们都是学校中其他同学的偶像。现在学校的篮球运动氛围这么好,一半都是他们打出来的。”王卫兴说。
在球队的影响下,学校里的篮球氛围也十分浓厚。每次球队外出比赛,校园布告栏里都会贴满同学们制作的加油海报。在夺得冠军的当晚,原本组织的一场考试临时取消,全校同学一起看球赛。比赛结束时,“冠军!冠军!”的呐喊声在回浦中学的校园里响彻夜空。
篮球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回浦学生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,而且成为了传统,一届届传承下来。
更重要的是,早在前些年,回浦中学就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。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学校篮球人才的梯队机制这些年也在不断完善,更加注重本地篮球人才的培养。
“小学和初中都有预备梯队网络,向高中球队不断输送人才。”副校长杨梦龙介绍,从小学开始选材,初中部每年选15人,60%篮球苗子输送到高中部,有点像金字塔结构的模式。
只有看得远,才能走得更远。
就像是拿着《灌篮高手》的剧本,回浦中学上演了现实版的“湘北中学”。这次夺冠给回浦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,但校长王卫兴却很清醒。
“最晚周四,孩子们就要恢复训练了,学校也要尽快安静下来。”他认真地说,不想让回浦成为网红学校,这场比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,队员和教练们通过努力证明了他们可以拿下冠军,创造奇迹。未来,他们还将继续去写新的故事。
X 关闭
X 关闭